青阅网有文章83篇,评论0条,分类11个,标签194个
  • 国家信访局:持续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03-16   原标题: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信访工作新局面  国家信访局:持续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核心阅读  2025年国家信访局将以“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为主线,着力推进信访部门政治机关建设、信访工作法治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突出矛盾化解、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五项重点任务。  “2024年全国信访系统全面落实《信访工作条例》,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推动全国信访形势持续平稳向好。”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信访局长会议上,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国家信访局局长李文章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信访工作经历了改革创新、稳中有进、卓有成效的关键一年。”  2025年是“十四五...
  • 最高法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

    03-16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4件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从人民法院坚决否定借婚姻索取财物、规制婚介机构借虚假宣传收取高额服务费用、准确适用彩礼返还规则等方面,回应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问题。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两件案例介绍了人民法院加大力度打击婚骗行为,坚决否定借婚姻索取财物。典型案例“赵某诉孙某离婚纠纷案”中,赵某(男)与孙某已经办理结婚登记并给付彩礼8.6万元,后赵某提起离婚诉讼,以孙某将婚姻作为获取财物的手段为由,请求法院判决双方离婚、孙某返还全部彩礼。该案中,赵某与孙某就是否共同居住、感情状况等存在较大争议。尽管双方从办理结婚登记到提起离婚诉讼的时间不足一年,但法院无法仅依据该...
  • 恶意造谣事件频发 是时候给“黄谣”装上“杀毒软件”了

    03-16   “网上有人说,有人包养我,花钱帮我做营销。我当时觉得这是网上的谣言,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20岁出头的时候,我去面试……”  近日,演员黄灿灿参加节目时分享自己过往的经历引发关注。“黄灿灿曾因被‘造黄谣’失去工作”等话题登上热搜榜。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这种网络“造黄谣”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针对明星、网红等公众人物。例如,有自媒体会用某明星姓名缩写或昵称,称“××男明星目前被富婆包养”“××和××离婚是因为女方出轨”,这种毫无根据全靠文字描述的内容被一人“爆料”后,就会有不少自媒体争相转发甚至添油加醋。  受访专家指出,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虽对“造黄谣”行为有规制,...
  • 人民法院推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融合发力

    03-16   2024年,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成立40周年。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建立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审判机制,不断促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保护”融合发力。人民法院坚持未成年人审判专业化发展方向,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经历40年实践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近日,多位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全国人大代表,结合身边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讲述了人民法院强化系统思维,突出问题导向,一体解决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问题,为未成年人构筑全链条、全方位、立体化防护网络的工作成效。  关键环节重点关注  在孩子们眼里,全国人大...
  •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将如何落实?

    03-16   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引发广泛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为何作出这一部署?事实上,今年1月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就明确“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规定,“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是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体现,对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说。  教育部数...
  • 零接触也能窃密?

    03-16   当今世界,信息化高度发达,无形的电磁身影无处不在,从手机信号到电视广播,从Wi-Fi到蓝牙……电磁信号已成为现代人类生产、生活中如影随形的信息传输媒介,在带给我们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暗藏着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  泄漏变泄密 警钟要长鸣  电磁泄漏是一种无形的物理现象。当我们使用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具备电磁传导效能的电子设备时,这些设备犹如一个个小型的广播电台,会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设备内部处理的电磁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传播,产生电磁泄漏,这是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客观现象,通常情况下不会对信息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但电子设备在处理涉密敏感信息时产生的电磁泄漏,被...
  • 最高法中国残联发布残疾人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典型案例

    03-16   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残联发布6件残疾人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典型案例,展现人民法院和残联密切协作,做深做实残疾人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工作,打通残疾人司法保障“最后一公里”的实践。  据介绍,2024年2月,最高法、中国残联联合印发《关于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的十条意见》(以下简称《十条意见》),配套出台《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司法活动。《十条意见》出台后,人民法院会同残联进一步细化落实举措,积极推动诉讼服务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为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人提供语音、大字、同步字幕等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去年,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中国残...
  • 便捷背后存在信息泄露风险,手机智能助手应该怎么用?

    03-16   “帮我点份附近的午餐”“帮我创建一个面对面群聊,数字为××××,并将群聊名字改成××××”……随着手机智能助手的出现,用户只需说出心中所想,就能轻松调用各类第三方App,自动完成打车、导航、点餐、写评论、发微信等各种任务。  这极大地简化了操作流程,让生活变得轻松又高效,因而赢得了大量用户的喜爱与青睐。但与此同时,关于信息暴露、隐私裸奔以及安全隐患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介绍,不少手机智能助手主要通过AI多模态大模型,在绕过第三方App授权的基础上,以识屏+模拟点击的方式来实现各种功能。所谓识屏,就是对手机屏幕进行截屏,然后理解、分析屏幕内容;而模拟点击...
  • 国家安全 “邮”你有我

    03-16   为进一步筑牢寄递渠道维护国家安全屏障,激励寄递企业及从业人员增强维护国家安全意识、积极主动举报危害国家安全线索,多地国家安全机关向寄递渠道维护国家安全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作为连接千家万户的“动脉”,快递包裹的流动编织着一张庞大的物流网络,满足着人们对便捷生活的需求。但是,寄递包裹无小事,包裹虽小系民生,小小快递也承载着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  见微知著 警惕寄递安全风险  2024年,我国全年快递业务量达到1745亿件,实现业务收入1.4万亿元,庞大的数字彰显着快递行业的强劲韧性,更蕴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生机。然而,寄递行业在高...
  • 织密虚拟世界法网 对“按键伤人”说“不”

    03-16   原标题:织密虚拟世界法网 对“按键伤人”说“不”  在法治轨道上严厉打击、有效治理网络暴力  2024年,有383名网暴者被判刑!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持续从严惩治网络暴力犯罪的一组数据引起广泛关注——2024年,有292人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定罪判刑,有91人以侮辱罪、诽谤罪被定罪判刑。  “按键伤人”者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得益于我国法治文明的不断进步,得益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各方参与者循法而行、多元协同的勠力攻坚。  据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升至78.6%。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在推动经...